原标题: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黎孟枫:建设一流医科大学 贡献高质量发展“南医力量”
(相关资料图)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钟世镇牵头的《40年坚守与创新:医理工交叉 基础临床融合 现代临床应用解剖学育人实践》获一等奖,这是南方医科大学(下称“南医大”)深耕医学教育,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又一项标志性成果。
“对于医科院校而言,高质量发展就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流的医疗卫生健康人才,产出能够推动医学进步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南医大校长黎孟枫表示,学校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一体推进,着力建设一流医科大学,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医力量”。
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南方日报: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南医大取得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成果?
黎孟枫:我们围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医科大学奋斗目标,以学科建设“冲一流”引领内涵式发展。日前,我校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世界前1%,这是继临床医学后我校第二个ESI世界前1%学科,我校ESI前1%学科也增至12个。
我们着力构建高水平本科课程育人体系,深入推进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质量改革,新增2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达40门,位居全国独立医药院校第一。
我们聚焦优势科研领域,有组织地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科学计划,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质量,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7年跻身全国前30,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04个。
我们努力建立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升级和高质量扩容,切实提升疾病诊疗和健康服务能力。现已形成15所优质附属医院组团的高质量发展格局,4所附属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成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广东省口腔医学研究院等一批医学研究平台,成为支撑广东省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南方日报:南医大如何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黎孟枫:人才培养质量是建设一流医科大学的核心内容。南医大是一所有红色基因的医科大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力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
学校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成立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心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坚持思想引领与医学特色相融相通,编撰《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丛书,设立医学特色思政工作室等,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涵育医者仁心。
学生成长成才是系统工程,需要坚实的支撑。我们探索实行书院制教育模式改革,把书院打造成文化育人社区、师生互动空间、锻炼提升平台。如我们按照1:50比例配备学业导师,鼓励导师进书院;开展学业咨询帮扶,累计服务学生超万人;在书院建设学习研讨室、师生交流室、心理咨询室、生活体验室等教育功能室100余个,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的学习生活条件支持等,书院制建设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满足人民对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势必要求更高水平的医学教育。我们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开设了八年制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班、名老中医传承班、预防医学卓越创新班、基础医学院士创新班等拔尖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实验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小班教学等,基本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开展探索,努力培养“崇尚博学、心怀大爱、精雕技艺、追求专深”的卓越医学人才。
直面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需求
南方日报:南医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增量主要在哪里?
黎孟枫:南医大坚持科技创新在一流医科大学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既要“仰望星辰”,瞄准科学前沿持续钻研,又要珍视“人间烟火”,直面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需求,努力在实践中找问题,在研究中找源头,推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更有效地解决医学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我们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近年来先后实施科研启动计划、附属医院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科技攀峰青年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科研管理专家派驻附属医院计划、临床研究启动计划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创新科研组织管理形式,努力营造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制度环境。
我们着力优化基础研究布局,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学科发展体系。同时,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主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需求,以解决临床重大疾病问题为导向,发挥学校在肾脏病、脑科学、干细胞、精准医学、生物材料、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大新药创制等领域优势,积极组建科研团队,不断强化对学校高水平科技人才、资源的汇聚和统筹,增强学校培育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成果的能力,持续推进医学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教授侯凡凡近10年来引领我国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走向国际前沿,在慢性肾脏病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治领域作出了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创新贡献,日前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南方日报:在服务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南医大有哪些行动?
黎孟枫:作为医科大学,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彻到学校的办学办医实践中。
在助力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大学附属医院引领辐射作用,创新校政合作共建机制,积极参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公立医院建设,探索形成了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办院模式,推动了优质资源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
在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方面,我们加强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创新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多种合作机制,学校附属医院先后托管、对口帮扶和合作共建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大批面向基层的新技术新业务,促进了基层疑难重症救治能力的提升。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抗震救灾,南医大人都冲锋在前、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用专业技能和奉献精神,在南医大历史上留下了一座座丰碑。
■案例
现代临床应用解剖学育人实践
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解剖学是现代医学体系的奠基石,100多年来传统解剖学学科发展缓慢、教学模式相对固化,难以支撑现代临床应用的精细化、数字化发展需求。40年来,钟世镇院士领衔的南医大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创立发展了临床应用解剖学,实现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团队创办《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出版国际首部《显微外科解剖学》教材,构建基础—临床融合教学团队,完成首例“中国数字人”以及“神舟载人飞船”“航母舰载机起降”等系列重大项目,建成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医学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培养了一大批以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名师等为代表的杰出人才,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称号。成果《40年坚守与创新:医理工交叉 基础临床融合 现代临床应用解剖学育人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由南医大牵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高天明担任主任,汇聚18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力量,形成近百人的团队及优秀创新资源。核心创新区1.26万平方米,集科研、教学、实验、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有力支撑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科技创新。该中心聚焦脑认知功能研究、重大脑疾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脑功能研究探测新技术及人工智能仪器研发、类脑智能与脑机接口4个方向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中心致力于在脑认知、脑疾病和类脑等脑科学前沿领域,打造成国际一流脑科学和类脑研究中心,成为承担和对接国家脑科学计划重大科研任务的创新基地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特区。
数读
●拥有全职院士4人,医科院士数量居华南地区高校第一;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98人次,省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74人次
●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104个
●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56项,连续7年居全国前30
●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9项,居广东省属高校第一(钟哲)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